預防產后出血,我們有妙招—產后出血防治要點,請看這里
發布時間:2023-10-18 07:29 來源:預產期快到了,很多準媽媽開始心緒不安,既期待寶寶的降臨,又對即將到來的生產感到擔憂。分娩確實不像想象中那般容易,孕媽媽們要歷經各種關口才能順利與寶寶見面。其中有一關需要孕媽媽特別警惕,就是“產后出血”關。
產后出血危害多多。它可以引起產婦貧血,抵抗力下降、產后感染,嚴重者導致失血性休克,失去子宮,甚至失去生命。產后出血引起的孕產婦死亡占了近一半多,是孕產婦死亡的第一殺手。下面我們一起來解開產后出血的面紗,聊聊生孩子防出血的那些事兒。
一、什么是產后出血?
胎兒娩出后24小時內,陰道分娩出血量≥500ml,剖宮產分娩出血量≥1000ml,稱為產后出血。
二、哪些產婦會發生產后出血?
產婦如果產后出現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和凝血功能障礙這四種情況的任何一種或同時并存的情形,均有可能發生產后出血。其中子宮收縮乏力因素最為常見。
1.影響子宮收縮的原因:
(1)全身因素:高齡、肥胖、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容易造成產婦子宮收縮乏力出血;此外,孕媽媽對分娩缺乏了解,產生恐懼心理、精神過度緊張也是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
(2)產科因素:產程時間過久、飲食不足、休息不好,產婦體力消耗大,再合并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糖尿病及宮腔感染等;
(3)子宮因素: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子宮肌纖維發育不良等子宮病變者;孕次產次過多導致子宮肌、內膜的損傷;多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兒等子宮過度膨脹;剖宮產等子宮的手術。
2.胎盤因素: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產后的胎盤滯留、胎盤粘連、胎盤植入或殘留等,從而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后出血。
3.軟產道的裂傷:軟產道包括會陰、陰道和宮頸,甚至到子宮下段。產程中的急產、產程過快、巨大兒、陰道助產手術、產道的水腫、靜脈曲張、彈性差等原因,在分娩時增加了軟產道的損傷,導致產后出血的發生。
4.凝血功能的障礙:
(1)血液系統疾?。喝缪“鍦p少、貧血、血液病及肝臟疾病等增加了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后出血;
(2)產科并發癥:孕期或分娩期并發胎盤早剝、死胎、羊水栓塞、重度子癇前期等影響凝血功能,增加了產后出血風險。
三、預防產后出血,做好以下四步
第一步 做好科學備孕(孕前3-6個月)
1.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控制孕前體重在適宜范圍,即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達(18.5-23.9)kg/m2為宜。
2.做好孕前保健,積極治療貧血、凝血功能疾病、肝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第二步 加強孕期保健
1.所有孕媽媽都要定期產檢,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平衡科學膳食,保持體重適度增長,降低巨大兒的發生率,積極預防和治療貧血、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認真學習孕期、產時、產后相關的保健知識,做到心中有數,生產不慌。
2.對于存在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媽媽(如曾經有產后出血、滯產、難產史,本次懷孕有產前出血、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巨大兒、羊水過多、雙胎或多胎等情況),應密切和醫生聯系,加強產前檢查,增加產檢頻次,必要時接受醫生建議轉診到有輸血和搶救條件的醫院分娩。
第三步 促進自然分娩
1.避免無指征剖宮產手術,增強自然分娩成功的信心和決心;產程中鼓勵陪伴分娩、減痛分娩,保證充足的能量攝入,及時排尿,適當休息,減少產婦待產及分娩過程的緊張、焦慮情緒;
2.產程及分娩過程中聽從醫生要求,宮口開全后配合醫生用力及控制胎頭娩出速度。
第四步 注重產后觀察
1.產后2小時是發生產后出血的高危時段,要及時排尿,預防尿潴留;
2.寶寶出生后立即的皮膚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盡快的母乳喂養也是預防產后出血的有效措施之一;
3.密切觀察產后陰道出血情況,一旦出血量增多、腹痛、頭暈、冷汗、心悸、口渴、煩躁等不適癥狀及時報告醫生;
4.警惕晚期產后出血。雖然新媽媽產后24小時未發生大出血,但仍不能松懈,應警惕晚期產后出血的可能。
小貼士:晚期產后出血是指產后24小時后在產后42天內發生的大量出血),鼓勵純母乳喂養,雖然很辛苦,但有利于子宮收縮,減少出血;產后血性惡露一般2周左右即應結束,一旦出現陰道出血鮮紅,多于月經量,惡露有味、呈膿性、伴有腹痛時,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妥善的救治。 |
編寫人員名單:高群 宋波 王山米 王愛玲 魯澤春
(孕產保健部 供稿)